时鹏:北京来的扶贫干部
2021-03-24 22:21:00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桑植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刘璐 | 作者:张玲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12651

桑植融媒3月24日讯(通讯员 张玲)时鹏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光电部计量三处副处长。2017 年,他从北京来到桑植县陈家河镇仓关峪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,几年来,他把家安在了桑植,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,将来自国家层面的先进理念、优势资源、帮扶资金和深情厚谊,无私倾注于桑植的山水之间。

2020年9月9日,时鹏像往常一样,来到脱贫户张祖良家中,了解他家的情况。时鹏说普通话,张祖良说桑植话,两人的沟通完全没有任何障碍。

今年63岁的张祖良过去住的是石头房子,还要供孙女上学,负担比较重。在时鹏帮助下,张祖良一家享受到危房改造政策,搬进村里新盖的集中安置房。2020年秋季,张祖良的孙女被录取为桑植县公费定向师范生,不仅由县财政提供全额学费,且已经确定毕业后即回陈家河任教,如今,一家人又有了新的希望。

2017年,时鹏主动要求从北京到桑植县参与定点扶贫工作,任二户田村第一书记。当年底,二户田村通过验收、摘掉贫困帽。2018年,时鹏又担任仓关峪村第一书记。由于仓关峪村底子薄、基础差,扶贫难度大,时鹏在两年挂职时间到期时仓关峪村尚未脱贫,他认为还没脱贫就离开村里十分对不起乡亲们,于是向组织主动请求继续奋战在驻村一线。这一次,时鹏一家都搬到了桑植。时鹏的爱人是中科院生物学博士,从事基因检测工作。为支持时鹏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,她辞掉工作,在桑植做一些兼职,贴补家用。

仓关峪村交通条件差,只有一些主干道;村民饮水勉强解决,缺水情况时有发生;产业发展几乎为空白,集体经济收入为零;贫困户仍有住危房现象。针对这些情况,工作组直接投入 448.7 万元,新修、拓宽、硬化三条道路,修建三座便民桥;投入帮扶资金 177 万元和 116 万元,分别建立仓关峪村蜜柚种植基地和莓茶种植基地各 200 亩,贫困户人均年增收 300 元。2019年底,仓关峪村实现整村脱贫出列。不仅如此,时鹏还和历任帮扶干部一样,积极利用自身单位行业优势,与工作队一起多方协调,为桑植县成功申报“桑植白茶”地理标志。

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支持下,张家界已培育出“张家界椪柑”“张家界葛根粉”“张家界大鲵”“桑植魔芋”“桑植蜂蜜”和“桑植白茶”6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;“洞溪七姊妹辣椒”“桑植萝卜”“张家界大鲵”3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;“茅岩莓” “金鲵”“康华”等8件中国驰名商标。

用申报地理标志倒逼生产经营的标准化,用地理标志的称号争取市场认可,用市场认可带动产业发展,让产业发展带动老区人民走上脱贫致富的小康路。这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武陵山脉腹地的张家界描绘的美好蓝图。今年2月,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,时鹏被授予“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”称号。

这是我们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荣耀,是我们国家知识产权局20多年不间断扶贫的一个成绩的肯定,是我们局118名一线扶贫干部的一个集体的荣耀,我自己只是一个“符号”。作为一个在北京工作多年的山东人,在湖南桑植,这个脱贫攻坚战场上,得到这么一个奖,我的感觉就是我们完全打破了一些地域的限制,打破了一些工作的限制,充分体现出我们所说的上下一条心,全国一盘棋,我们共同来完成这个脱贫攻坚。时鹏说道。

责编:刘璐

来源:桑植县融媒体中心

时政报道
视听桑植
时政报道

  下载APP